今天是记者节

网络新闻 2021-11-08 16:40www.168986.cn长沙seo优化
11月8日,是我国第22个记者节。当记者节遇上疫情防控,这一天比往年更值得媒体人铭记和珍重。因为,这不仅是我们的节日,更是我们对自己职业的检阅日。
在全区上下最需要凝心聚力、抗击疫情的时刻,在公众最需要权威消息安抚人心的时刻,在抗疫一线的斗士们最需要暖心安慰的时刻,媒体人责无旁贷冲锋在前。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在人人都有摄像头和麦克风的时代,记录者不足为奇,追问者和求证者更显珍贵。用严肃、严谨追问时代,用真实、真情求证真相,这是职业记者的职责和价值。
记者节,让我们走近战疫一线的媒体战士们,对我们自己履职尽责、实现价值进行一场检阅。
//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把党媒使命书写在战疫一线 //
11月7日,立冬。银川迎来了初雪。
早上8时,顶着寒风,踏着冰雪,宁夏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的杨益敏已赶到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街道康华社区,开启一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超长待机”。
同一时刻,远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地方全媒体频道石嘴山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朱立杨正准备前往朝阳街道长胜社区采访。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战大考中,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集团党委班子身先士卒,主要领导带头住守单位,加强新闻策划,统筹指挥调度,对未被采取隔离管控和居家健康监测措施的干部职工,统一安排食宿,将“非战斗性减员”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营造全区上下万众一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浓厚舆论氛围;严格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下派志愿者,让党旗在防控“疫”线高高飘扬。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快速组建志愿者团队,下沉社区协助开展抗疫服务工作。宁夏日报记者 李涛 摄
主动担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
宁报集团在一线113名采编人员被封控隔离的形势下,实现疫情宣传报道减员不减质量和数量。
10月25日至11月5日11时,报、网、端、微、强国号、头条号、抖音号、视频号等累计发布疫情防控宣传报道6400余篇(幅),总阅读量近2.2亿次。“刷屏”产品井喷式激增,发挥了主流媒体的“风向标”作用。
疫情催人急,家国共同体。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媒体时政新闻频道副总监马晓芳、记者姜璐,主动进入战疫模式,快写、快审、快发,是她们工作中的常态,准确及时传达自治区党委防控疫情的决策部署、坚定抗击疫情的信心。推出《政声》融媒体产品——《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一时间让基层工作者和广大群众了解自治区党委的防控要求、防控措施,汇聚携手抗疫的“星辰大海”。
“接到自治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通知,报社决定派你进驻指挥部新闻宣传组。”10月23日晚9时,全媒体时政新闻频道记者杨杰接到电话。非常之时,非常之责。次日一早,与杨杰一同进驻指挥部的还有记者周一青、王溦、张辉。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变化,群众各种疑问不断出现,在宁报集团的安排部署下,《求证》栏目应运而生。在宁夏日报客户端推出的“求证①”,很快阅读量就突破10万+。在短短10日,《求证》连续推出6期,受到广泛关注。
“疫情不止、战斗不止,关键时刻都能顶得上!”此次疫情防控遭遇战,党报编辑室有16人按照社区要求居家健康监测。如何保证安全出版?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关键时刻,党报编辑室自加压力。
10月26日起,党报编辑室各居家健康监测的文字编辑开始在“云端”编版,开创了《宁夏日报》创刊以来的先河。10月30日起,党报编辑室各科室未居家健康监测的编校人员开始值守单位,全力保证编排校流程顺畅运行。
“疫情不除,我们不歇。”11月5日晚到7日凌晨,石嘴山市遇到了大风降温天气,有很多突发新闻,朱立杨连续作战,顾不上休息,采制了《石嘴山疏通能源物资保供“大动脉”》等一批鲜活的新闻产品。
“我在中风险地区为您报道。”宁夏新闻网记者穆海值守中风险等级地区——银川市西夏区物华兴洲苑小区,每天用2个字作主题推出1篇纪实短视频日志。他的报道成为许多网友必追的内容,获得无数点赞。
“每个人都是战疫的战士。”宁夏法治报记者丁村被要求居家健康监测后,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她从居家隔离人员的视角讲述自己的感受、记录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点滴,作品被宁报集团各发布端和学习强国宁夏频道推送。
特殊时期,特殊战场。面对疫情,宁报集团的记者们向险而行,这是记者职业精神的呼唤,是践行“四力”的勇气,是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更是对铁肩担道义的最好诠释。
下沉社区,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水务小区407户居民,外来户居多………”11月6日,如数家珍般为新来的志愿者介绍居民住宅区情况的新消息报记者陈勇,作为宁报集团下派志愿者,来到兴庆区新华街街道正丰社区水务小区已有十多天。他的熟门熟路,其实背后有故事。
来到水务小区的第一天,陈勇给被封控的居民运送生活物资,手忙脚乱。“这样可不行!”陈勇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熟悉整个居民区。此后数天,值守结束后,他留在小区熟悉情况,把整个居民区的布局“刻入脑中”。现在,只要居民报出楼号,他马上就能反应出具体方位。
每天中午12时,是集中为被封控的居民运送生活物资的时间点。一趟下来,热饭变“冷炙”,喊话喊得嗓子“冒烟”。回顾这些天参与志愿服务的感受,陈勇用“忙碌”来形容。宣传员、守门员、采购员、送货员,社区里的志愿岗位他干了个遍。
今年55岁的杨益敏是名老党员,同样不顾个人安危,以志愿者的身份“逆行”奔赴中山南街街道康华社区康怡园小区。“社区工作者真的很辛苦,我希望能帮他们多分担一点。”银川市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首日,看到社区人手不够用,杨益敏主动请缨,与医护人员一起去封控单元进行核酸检测采样。从早忙到晚,杨益敏与社区干部群众一起同心协力,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自10月23日银川市启动首轮全员核酸检测至今,宁报集团共下派54名志愿者,在兴庆区和金凤区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的12个社区22个小区,参与卡口值守、核查登记、防疫宣传、秩序维护等全天候值守志愿服务工作。其中,44名党员志愿者,冲锋在前,坚韧奉献,迎难而上,在抗击疫情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宁夏日报记者 高菲)
// 关键时刻都能顶得上 //
11月7日清晨,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报编辑室副主任李刚、出版科科长马小平早早醒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他们已连续工作了近半个月,且最近一周更是吃住在单位,以保证《宁夏日报》正常出版。
此次疫情防控遭遇战,党报编辑室有16人居家健康监测,占部门人数一半。人手吃紧,要不要减版?编辑都被隔离了怎么出报?如何保证安全出版?关键时刻,党报编辑室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做到了坚持工作、干好工作。
10月26日起,各居家健康监测的文字编辑开始在“云端”编版,开创了《宁夏日报》创刊以来的先河,且保证了质量。集团专为每名文字编辑快递去打印机,方便编辑审校内容。而未居家监测的编校人员,10月30日起便值守单位,全力保障编排校流程顺畅运行。11月7日,党报编辑室编排校人员研究版面设计和内容编排等工作。宁夏日报记者 王猛 摄
疫情遭遇战以来,党报编辑室的工作开始时间提前了近半天。“云端”编版难在沟通不便,值班主任在编辑一版的同时,还帮助各版面选取重要稿件。每天上午,责任编辑马骏、白建伟、吴少男、李徽、李云华、李静等准时上线工作,与记者、美编、校对等反复沟通,拨打几十个电话、发送上百条信息成了“云端”工作的“常规动作”。新编辑褚思源,作为3名未居家健康监测的编辑之一,她要承担比平日更重的工作,作为新人,褚思源没半点畏难情绪,说干就干。
下午2时,出版科的老将马丹宁都会提前到岗。马丹宁12月就要退休,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遇上如此艰巨的任务,工作量是平时的几倍,他依然像第一天参加工作那样充满干劲。“现在人手紧,有啥任务尽管交给我。”因为家离单位近,他是部门的“救火队员”。截至11月7日,马小平已在单位连轴转了20天,因为无人顶替,他还要继续连轴转工作。“出版科居家同事无法在家工作,我必须多干一点。”马小平说。
校检科有2名校对居家健康监测,其他人就放弃了轮休,满负荷工作。“大家依然保持认真仔细的作风,哪怕一个字也要反复打电话沟通,决不会嫌麻烦。”校检科科长丁梅说。
疫情防控不松劲,党报编辑室更没有松劲。一个个宁静的夜晚,这里的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顶上疫线,践行初心使命。(宁夏日报记者 和牧川)
// 党报印刷决不断链 //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他们最繁忙的时候。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印刷有限公司,肩负党报党刊正常出版印刷的重任。
“此次疫情刚发生,我们就着手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加强人员出入登记和体温检测。”11月7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公司在三分之一的员工被居家监测的情况下,一手抓抗疫保安全,一手抓印刷保质量,全力以赴保障党报党刊在疫情防控期间正常出版发行。每天凌晨,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印刷有限公司的印报机飞速地印着《宁夏日报》等报纸。宁夏日报记者 王猛 摄
“决不让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在我们这个环节断链!”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印刷有限公司未雨绸缪,夜班调度中心、印前中心、轮印车间于22日实施封闭管理,安排员工和班子成员17人24小时驻守在公司,并确保每天有6名一线员工作为机动人员24小时待命,避免因为人员隔离出现印刷出版岗位人手不足的情况。
既要保证报纸保质保量按时交付,又要确保员工们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安全生产!该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防疫情保生产举措,轮转印刷车间每天晚上九时三十分上班,但住厂员工纷纷提前一小时就来到车间,先对工作区域全方位消毒,并时刻提醒各环节人员佩戴口罩,开窗通风,相互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住厂工作的员工家里都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有的甚至是夫妻俩同时投入到抗疫值班工作中,无法照顾老人孩子,但大家都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是凌晨,还要开窗通风,车间温度低,但丝毫没影响到大家的工作状态,认认真真把好每个流程的质量关。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印刷有限公司的员工在查看报纸印刷情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清晨当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下工作岗位时,车间内依然能够看到党员同志自觉擦拭机器、打扫卫生、环境消杀的身影。”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印刷有限公司的员工们纷纷表示,一定全力坚守在党报印刷生产一线,印好每一张报纸,让党委、政府的声音和抗疫快报第一时间传递到读者手中。(宁夏日报记者 丁建峰)
// 特殊时刻,新闻依然在线 //
张雪梅是新消息报新闻中心的一名记者,疫情防控期间,她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承担大量新闻采写和短视频制作工作。10月18日到11月6日,20天时间,共采写稿件近百篇;在新消息报新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205条,点击量超过100万的有25条,超过200万的有14条,点击量最高的达799.3万。
电脑24小时不关机,手机日平均使用时长近13个小时,每天睡眠只有5小时左右……从10月18日开始,这成了张雪梅居家办公的日常。写稿、采访、编辑、短视频制作,张雪梅每天坐在电脑前的时间超过15个小时。新消息报编辑祁国昌(左)顶班组版。新消息报记者 武晓瑜 摄
每天早晨五六时开始,她就开始关注银川市委宣传部、银川市卫健委、银川发布等信息渠道,生怕错过新闻发布的第一时间。从早晨6时许,她准时坐在电脑前,把各个平台、微信群打开,一边在微信群、抖音平台寻找新闻线索,一边不停刷新。每次有疫情的最新消息,第一时间先写宁夏日报客户端稿件,提交后立马拿起手机开始编辑短视频,有时发完短视频,还要再把稿子拿出来打磨一下,梳理要见报的稿件。
这20天时间,她没时间给家人做一顿饭,家人做好的饭往往也顾不上吃。有时正在吃饭急稿来了,放下饭碗,拿过电脑立刻就开始写稿。因为白天要采访、写稿,有时一些好的视频素材和线索不能及时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她就在晚上进行补充,为此还总结出“半夜躺着编辑短视频上热榜的机率远高于白天”的“经验”。仅10月29日一天,她就制作上传了26条短视频,点击量超过200万的就有6条。
除了最新的疫情信息发布以外,张雪梅还采写了大量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暖心故事,比如《“替妇出征”的出租车司机邹学良,好样的!》《“家人”的温暖,特别的生日》《银川这家烩肉馆把炉灶搬到社区,为核酸检测人员现场做烩肉》等,不仅记录着宁夏人抗击疫情的决心和毅力,更书写着这座城市的点滴温暖。
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媒体人的工作——这是张雪梅的心里话,也是她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
本轮疫情发生后,新消息报社因居家健康监测的员工不断增加,日常工作人手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新消息报新闻中心副主任祁国昌开启了“白+黑”的工作模式,白天和新媒体团队一起策划剪辑发布短视频、奔赴新闻现场采集素材、做直播,晚上则赶去单位顶上美编岗位的工作,每天睡眠最多只有四五个小时。对此,他毫无怨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让他在辛劳中收获着充实。(新消息报记者 闻海霞)
// 我在中风险地区为您报道 //
11月5日,正在抗疫一线采访的宁夏新闻网记者穆海向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是他值守中风险等级地区——银川市西夏区物华兴洲苑小区连续采访的第15天。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看到身边的党员们纷纷全身心投入、无私奉献时,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党组织的魅力,明白了党员是什么,也坚定了我入党的信念。宁夏新闻网记者穆海在银川市西夏区物华兴洲苑小区采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0月17日,银川市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宁夏新闻网迅速启动相关采访。10月22日上午,根据工作安排,穆海主动前往已发现确诊病例的物华兴洲苑小区采访。他抵达时,物华兴洲苑小区已实行全面封闭管控,小区居民只能进不能出,穆海没有迟疑,果断进入了这个“危机四伏”的小区。
采访第一天,穆海就感受到了防疫一线的紧张节奏。他意识到,疫情防控越到关键时刻,就越需要媒体及时发声。他决定留在这里,除了配合小区疫情防控要求外,更重要的是想全程记录抗疫最前线的故事。当晚,他住在社区临时安排的屋子里,制作完成了此次采访的第一条短视频《忙碌——银川市西夏区物华兴洲苑小区实行封闭管控措施第4天》。
10月23日天还没亮,在物华兴洲苑小区度过第一个夜晚的穆海得知物华兴洲苑小区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疫情形势更加严峻。穆海耐心给焦急的妻子做了思想工作,向不满周岁的女儿展示自己穿着防护服的帅气样子,然后又开始了新的采访。
15天,穆海保持着满负荷运转。白天采访,晚上剪辑制作视频,每天都像打仗。穿着防护服拍摄,工作难度明显增加,一天下来,身体跟散了架一样。但新闻时效不等人,每天回到宿舍,他都会及时把报道发回单位。
“忙碌、有序、保障、配合、放心、歌唱、青年……”穆海每天用2个字作主题推出一篇纪实短视频日志,用近距离的视角,让人们看到党员志愿者、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用责任和奉献构筑起的坚强防线,看到广大居民在封闭管控中安全和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的温暖故事。这些故事成为网友们持续追更的内容,也获得很多暖心回复和点赞。(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洲)
// 每个人都是战士 //
新一轮疫情让人猝不及防,全区上下迅速行动。记者,也不例外。
作为宁夏法治报的记者,平日接触最多的就是政法单位,因为了解他们的付出,所以更能体会他们的辛苦。
作为“法报小厨”的融媒体记者,丁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将镜头对准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点……通过“法报直播”将第一现场及时传播,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疫情防控背后的工作,呼吁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抗疫。宁夏法治报记者丁村在泾源县法院六盘山法庭采访。
直播过程中,一位公安民警把自己的N95口罩塞给丁村,叮嘱她在一线采访时做好防护。“平日里都是传播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暖心故事,自己真正遇上了,内心的感动反而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了。”丁村被民警的这个行为持续温暖着。
“除了记录防疫工作,我们也主动承担起给公众答疑解惑的责任。”丁村说,自己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创作了一个又一个有关疫情防控的普法新媒体产品,让大家了解更多的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传递着“做守法好公民就是为疫情防控作贡献”的观念。
随后,丁村居住的楼栋也实行了封控管理,但她没有停下工作。一部手机,一部电脑,这位法报记者站在一个普通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视角,讲述自己的感受,每一期内容通过宁夏法治报网络平台进行推送,并在学习强国宁夏频道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她说:“无论男女,无论老幼,所有人都在盼望着疫情结束的那一天,大家都在为这场战疫努力着。每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战士,作为记者我更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加入这场战斗。”(宁夏法治报记者 马哲)
// 抗疫投递两不误 //
11月7日凌晨5时,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发行物流有限公司银川东城分公司负责人张凯裹紧衣服走出家门,开始一天的工作。发行站内,20多种类别的报刊、杂志正等着被整理、打包后一一派送。
“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第一时间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上。让读者第一时间读到党报的声音,更加坚定信心投入到全区的抗疫工作中。”本轮疫情发生伊始,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发行物流有限公司就要求全员返岗,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发行员张凯和同事们整理、打包报纸,准备派送。
骑着电动车,将自己分好的1000多份报纸一一送至30余个送报点,是张凯的任务。因为疫情防控,单位、街道、商铺等收报点的上班时间并不同步,有时一条街张凯要反复走好几遍。对于暂时无人接收的,张凯只能一次次电话沟通,寻找其他投送点,而遇到隔离在外的读者,张凯就请当地片区的同事帮忙。
“原本10人的发行团队,因6人被封控隔离在家,剩下4人的任务量大增。”张凯说道,也正因此,分公司行政工作人员迅速顶上,总公司也派来帮手,现今发行人员已达8人。
工作量变大了意味着责任和意义也更重了,“越是关键时刻,党报的权威信息越重要,有的读者拿到报纸后就赶紧翻开,看近期的防疫方面的消息。”“发行环节是报纸投递的‘最后一公里’,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让我对这句话感触更深了,我们送的不仅是一份份报纸,也是为读者送去一份份安心。”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发行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负责银川片区原来有80名发行员,如今40名发行员被隔离在家,除了已居家和在社区一线志愿服务的人员外,其余行政人员全部顶上了第一线。(记者 李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

长沙网络推广|微博营销|长沙seo优化|视频营销|长沙网络营销|微信营销|长沙网站建设|口碑营销|软文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