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USB 3.0数据传输 速度大提速 高可以达到5

网络安全 2025-03-15 08:22www.168986.cn网络安全知识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USB技术不断革新,其中USB 3.0标准的发布无疑是其中的里程碑事件。这一规范在2008年由USB-IF组织正式推广,全面替代了原有的USB 2.0,将理论传输速度提升至惊人的5Gbps,相较前一代标准,速度提升了约十倍。

经过长达四年的精心筹备,USB 3.0以其强大的竞争力展现在公众面前。Intel和AMD基于原生USB 3.0的芯片组控制器已经成为主流配置,留给第三方芯片厂商的空间已然不多。USB 3.0存储设备市场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背后隐藏的机密在于其独特的传输总线设计。基于5Gbps的传输速度,USB 3.0采用了全新的传输总线设计,同时保留了对旧有BOT传输协议的兼容。人们或许会疑问,BOT是否已经过时,是否阻碍了USB 3.0的高速发展?崭露头角的UASP协议又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我们知道,USB 2.0采用的是半双工单总线设计,只能实现单向数据流传输。而USB 3.0则采用了对偶四线制差分信号线,实现了双向并发数据流传输,这一改变是USB 3.0速度猛增的关键。USB 3.0的接口相较于USB 2.0有了显著的改变,线缆数量增加至9条。为了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USB 3.0在原有四线缆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添加了两组全新的传输总线Rx和Tx(共4条),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并行处理。这一变革使得USB 3.0结束了USB 2.0时代的半双工数据传输模式。

在大容量存储领域,SATA-USB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相比传统的Flash存储,SATA-USB方案提供了更大的容量和更合理的成本控制,同时在传输速度方面也表现出色。USB 3.0的带宽已经能够跟上SATA的脚步,使得大容量HDD和高速SSD的存储解决方案更加成熟。

USB 3.0技术的革新不仅体现在传输速度的大幅提升上,更在于其双向并发数据流传输、全新的编码方式以及与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完美结合。尽管目前部分存储设备尚未达到USB 3.0的理论传输速度,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必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SATA数据传输技术的革新:双总线设计与高速传输协议

在当今的数据存储领域,SATA数据传输技术以其高效稳定的特性,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SATA数据传输采用了双总线设计,发送和接收总线相互独立,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速与稳定。从最初的1.5Gbps到3Gbps,再到6Gbps,SATA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数据传输速率得以大幅提升。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SATA传输协议采用了8b/10b的编码方式,实际的有效数据传输率会有所降低。尽管如此,与USB 3.0相比,SATA仍然展现出了其显著的优势。目前主流的SATA-USB 3.0解决方案大多支持SATA 3Gbps规格,我们在市场上很难看到实际传输速率超过300MB/s的硬盘盒或底座。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使用了麦沃K308U3硬盘底座,它基于ASMedia ASM1051E设备控制器的SATA 6Gbps--USB 3.0方案。银欣TS-07硬盘盒和Tt BlacX 5G硬盘底座也是市场上的佼佼者,它们均支持SATA 6Gbps规范,并采用了UASP传输协议,为用户带来更快的数据传输体验。

在测试平台和测试方法方面,我们采用了祥硕ASM1042 USB 3.0主控方案的主板——华硕P8Z77-V PRO。这款主板提供了两种USB 3.0解决方案,并具备四个原生USB 3.0接口。测试存储设备包括美沃K308硬盘底座、威刚256GB SSD、三星64GB SSD以及西数320GB HDD。其中,SSD的测试旨在逼近USB 3.0的传输极限,而HDD则更接近主流用户的使用体验。

除了常规的BOT协议默认测试外,我们还进行了BOT协议提速、UASP协议以及原生SATA协议的测试。UASP协议作为USB 3.0新规范的核心部分,虽然最初有规划在USB 2.0上推广,但由于USB 3.0的全面普及和提升USB 2.0提速潜力的限制,这一计划可能已搁浅。对于支持UASP协议的存储设备,其在接入USB 3.0后会自动开启UASP传输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

华硕USB 3.0提速技术通过整合在AI Suite工具套件中的USB 3.0 Boost应用程序,可以自动实现USB 3.0存储设备的提速。目前,所有的存储设备都至少支持Boost提速技术,而少部分支持UASP传输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启用UASP需要Host Controller和Device Controller都支持UASP传输协议,并在系统平台上安装UASP协议驱动。

SATA数据传输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我们带来了更快、更稳定的数据存储体验。从双总线设计到高速传输协议,每一项技术都体现了科技的力量和未来的可能性。直逼SATA原生性能:硬盘底座UASP提速深度测试

近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测试,聚焦于美沃K308硬盘底座与三款不同规格的2.5英寸SSD/HDD。为了凸显USB 3.0的传输效率,我们将成绩与SATA 3Gbps原生模式的读写性能进行了对比。

在AS SSD以及ATTO Disk Benchmark这两项广泛使用的测试软件中,原生SATA的性能表现全面超越了USB 3.0解决方案,包括提速后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低速的HDD,无论是采用USB 3.0还是SATA,其读写速度并没有显著改善。这可能是因为对于数据传输率较低的320GB HDD而言,无论是USB 3.0还是SATA 3Gbps的带宽都并未被充分利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启用提速模式,整体性能提升并不显著。对于性能出众的SSD来说,情况则截然不同。当SSD运行在SATA 6Gbps模式下时,其理论读取速度已经逼近SATA的理论传输极限。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环境干扰和数据编码转换等因素,实际速度可能并未达到理论峰值。

当我们转向USB 3.0的提速测试时,UASP模式的效率令人印象深刻。相较于默认的BOT协议,UASP模式大大提升了传输速率。这主要是因为USB 3.0在默认状态下其传输带宽的利用率相对较低。而Turbo模式的表现同样出色,已经能够与UASP模式相抗衡。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对于USB 3.0闪存和移动硬盘等设备来说,即使启用Turbo或Boost模式,其传输速率提升也相对有限。这可能是因为这些设备的性能瓶颈并不在于传输规范本身,而在于设备本身的性能限制。当设备本身的读写速度有限时,无论改变传输协议还是模式,其总体传输速度都难以得到显著提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USB 3.0数据传输瓶颈并不在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硬件设备的限制。这种限制在低速设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另外一组附加测试进一步探讨了SATA接口的传输效率问题。无论是SATA 3Gbps还是SATA 6Gbps模式下的HDD和SSD测试都表明,虽然新技术如SATA 6Gbps为高端SSD提供了巨大的性能提升空间,但对于传统的HDD来说,升级到新技术可能并不必要。尤其是对于那些数据传输率不高的设备来说,现有的技术已经能够满足需求,进一步的提升受限于设备的物理性能和编码技术的瓶颈。这些设备的传输速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未来技术的发展需要硬件和软件层面的双重突破才能取得更大的进展。这些测试结果揭示了现代存储设备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硬盘和存储技术性能的视角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未来存储技术发展潜力的思考。总的来说这些测试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数据让我们对现代存储技术的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对于未来技术发展的期待和展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