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电源制式的繁衍进化的过程

网络安全 2025-03-15 10:17www.168986.cn网络安全知识

电源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和稳定运行的基石,历经数十载发展,其内部构造与细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外观依旧,但内部的技术革新却从未停歇。电源接口的种类与数量、线长、风扇尺寸、功率大小、电路板设计以及静音和节能设计等方面都在不断地进行着优化和升级。对于许多计算机爱好者来说,深入了解电源的细节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电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性能发挥、系统稳定性以及硬件的寿命。

走进全方位立体化的电源世界,首先要了解的是电源的鼻祖——AT电源规范。可能许多网友对AT电源规范并不熟悉,但其在计算机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AT电源规范由IBM提出,伴随着IBM的PC/AT机器而出现,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当之无愧的计算机开关电源的始祖。这种电源提供四组电压,具备硬开关的特性,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ATX电源软开关有所不同。

随后,随着技术的发展,AT电源规范逐渐被ATX电源规范所取代。1995年,Intel推出了新的主板架构——ATX,随之诞生的则是ATX规范的电源。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沿用这种制式的电源,只不过版本不断升级以适应技术的发展。ATX是英文AT Extend的缩写,意为AT扩展。与AT电源相比,ATX电源规范增加了+3.3V和+5V Standby两路输出和一个PS-ON信号,实现了软关机的功能,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关于ATX电源的各版本区别,虽然它们在技术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差别并不大。以ATX 2.0版本为例,其散热方式采用了往外抽风的方式,与早期的1.01版本有所不同。而ATX 2.01版本则针对网络唤醒功能调整了+5V Standby输出电流。ATX 2.02版本则增加了一个六芯的辅助插头,并对-5V和-12V的输出电压偏差进行了调整。最后的ATX 2.03版本则对之前的“Micro ATX”进行了更名,以区别于Intel提出的另一个标准Micro ATX。这些技术细节上的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计算机硬件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在选择电源时,除了关注其功率和价格外,还需要注意其兼容性、效率、品质和散热性能等方面。只有全面了解了电源的各种细节和特性,才能为自己的计算机选择一款合适的电源,确保计算机的稳定运行和硬件的寿命。本文带你深入了解电源的各版本特性和技术细节,让你再也不用为选择电源而伤脑筋。从ATX 1.01到ATX 2.03,计算机的发展尚未迈入PENTIUM4阶段,此时的电源标准ATX变化不大。但随着PENTIUM4的来临,电脑的运算速度飞速提升,功耗也随之飙升。原有的ATX标准已无法满足需求,于是ATX12V规范应运而生。

ATX12V,也可称作ATX 2.04,别名为P4电源。它的出现代表着电脑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应对高功耗的PENTIUM4处理器,ATX 12V加强了+12VDC端的电流输出能力,并对多个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增加了4PIN的12V CPU供电线路,以确保CPU的稳定运行。

随着版本的不断更迭,ATX12V规范经历了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改进。从V1.2开始,ATX 12V不再提供-5V电压输出,因为ISA卡槽接口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从V1.3开始,增加了SATA电源口,并改为双路12V输出,一路专门为CPU供电。这也导致了主板供电接口由20针增加到24针,形成了我们现在主流的主板供电主线。

随着版本的不断提升,ATX电源规范也在不断进步。V2.2版本提升了最大输出标准至450W,引入了8PIN的供电口,并重新规划了电路电流标准。而V2.3及之后的版本则进一步改善了CPU与显卡的能耗变化后的电流分配,提升了转换效率,并注重防辐射、无毒节能等特性。

对于许多从DIY路走来的老鸟来说,近年来电源的外观设计、线材、散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源外观变得更加个性化,加进了许多创新的元素。新型电源具有高密度蛇皮网包裹的线材、模块化接线方式、高效的散热系统等特点,使得电源更加静音、方便、高效。

从ATX到ATX12V,再到现在的各种版本,电脑电源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进步。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源将朝着高转换效率、绿色环保、个性化等方向继续发展。在电源领域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那就是新推出的12CM风扇电源。这种电源不仅打破了以往高端定位的限制,更实现了电源散热效率的大幅提升。它不仅将电源本身的热量有效散发出去,还能吸收CPU和主板供电部位产生的余热并将其吹出机箱外,这是电源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这种设计打破了机箱内部配件各自独立的工作模式,给人一种整体协调的全新感受。

对于广大的DIY玩家来说,如今的电源设计充满了个性化的魅力。想要深入了解电源并玩转电源,如同追女孩子一样,需要懂得电源的心,也就是其技术参数。作为保证电脑稳定运行的基础配件,电源有许多重要的参数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不得不说的是线径问题。这是衡量电源质量最直观的标准之一。电脑内部的电流非常大,如果没有优质的导线作为电流的通道,不仅无法为硬件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优质的导线应该具有18AWG的线径,横截面积达到1.00mm²,越粗越好。AWG值一般在导线绝缘外皮上有标注。

接下来是电源的功率问题。电源的功率可分为额定功率、最大功率和峰值功率。其中额定功率和最大功率具有实际意义。额定功率是电源在环境温度在-5~50度之间,输入电压在180V~264V之间能够长时间稳定输出的功率。而最大功率一般比额定功率大15%左右,是电源在常温下,输入电压在200V~240V之间能够长时间稳定输出的功率。峰值功率是电源在极短时间内能达到的最大功率,时间仅能维持几秒至30秒之间,并不是一个确定值,容易受到使用环境与条件的影响。我们在选择电源时,要关注的是其额定功率,而不是最大功率或峰值功率。

我们还要了解PFC(功率因数校正)的概念。PFC电路是提高电源效率的关键电路,分为被动PFC和主动PFC两种。被动式PFC功率因数只能达到最高0.9,成本较低;而主动PFC功率因数通常可达98%以上,更加省电但成本较高。

随着电源功率的提高,内部强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款好的电源需要依靠EMI滤波电路来保证输出的稳定性。高端电源已经采用了二级EMI电路,以应对电磁干扰问题。电源的转换效率也是评价电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80PLUS标准作为转换效率的标示已经为大众所知。符合此标准的电源能够提供更高的能源效率。最后在选择电源时需要考虑整体平台配置以及电源的做工用料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总的来说选择一款好的电源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散热效率功率参数PFC以及电磁干扰等问题这样才能确保电脑系统的稳定运行并为DIY玩家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