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战争
民俗文化 2025-04-11 11:08www.168986.cn民俗风情
第二次战争:深入背后的故事
背景与原因
在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和扩大在华的势力范围的过程中,英法两国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并解决第一次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以此为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成为英法发动战争的。
主要过程
英法联军在美、俄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展开了侵略行动。沙俄则以“调停”的名义介入,实际上胁迫清朝割让领土。关键的时刻来临,1860年,联军攻入北京,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焚毁,珍宝被劫掠。清朝的皇帝咸丰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清朝被迫寻求和平。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天津条约》(1858年):中英部分增开了南京、汉口等通商口岸,允许英商在内地通商并赔款万两白银。中法部分则允许传教士自由传教并赔款200万两白银。中俄部分则开放七处通商口岸,同时攫取了传教和驻兵特权。
《北京条约》(1860年):确认《天津条约》的有效性,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并对英法追加赔款。
《瑷珲条约》(1858年):沙俄通过此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领土。
影响与后果
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丧失了东北、西北共计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沙俄成为最大的获利者。通商口岸的数量增加至十余个,列强的势力深入长江流域和内地。政治上,清朝在战争后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短暂地形成了“同治中兴”的局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自然经济的解体也加速了。
历史定位
第二次战争被视为第一次战争的延续和扩大,两者合称“两次战争”。这场战争暴露了清朝的腐朽和无能,但也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是一段充满痛苦和挣扎的历史,也是一段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奋发图强的历史。
上一篇:关于台风的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