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生创造教科书籍用图有误 宋徽宗的宣和
上海初中生顾则行在阅读教科书《中国履历舆图册》时,发现了一处重大错误。在书中关于古钱币的部分,顾则行发现了一张照片上的钱币与书中描述不符。特别是其中的“宣和通宝”,被错误地标注为北魏孝文帝时代的钱币。实际上,“宣和通宝”是北宋宋徽宗时期的货币,这一错误引起了他的注意。
顾则行是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对各类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他在暑假期间,无意间发现了教科书中的这一错误。他迅速查阅了相关资料,向专家求证,最终确认了这一错误的严重性。他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错误,更是对历史的误导。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顾则行不仅指出了“宣和通宝”的错误,还发现了另一枚钱币“太和五铢”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他深入研究了“太和五铢”的字体、锈色等细节,并查阅了相关的图谱,发现教科书中的钱币图片存在不当之处。
教科书的编写人员张怀承认了这一错误,表示将会在未来修订教材时删除这一不当的图文。他解释说,在编写教科书时,虽然宣和通宝钱币在孝文帝时代确实存在过,但这一时期的宣和通宝存在争议。为了保持教科书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他们决定删除这一不当内容。
张怀对顾则行的发现和质疑表示赞赏,并鼓励他继续深入研究历史。他认为,顾则行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鼓励。他的发现不仅帮助纠正了教科书中的错误,也激发了更多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推崇和赞赏。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为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顾则行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发现错误的案例,更是一个关于热爱历史、勇于探索的故事。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让我们期待更多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为我们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