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女子15岁行什么礼 女子15岁成年不妨嫁人(女
关于女子的称谓,自古以来便有许多,如现今仍然沿用的“黄花闺女”,指的是尚未出嫁的妙龄女子。在盘古时期,由于注重礼仪,女子在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称谓和礼仪。那么,盘古时期的女子在年满15岁时,会进行哪种礼仪呢?
盘古女子的十五岁礼仪
盘古时期的女子在年满15岁时,便标志着成年,这时候她们会进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嫁人成家。笄礼对于女子来说,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至关重要。《礼记·杂记》中主要记载着:“女子十五岁许嫁,笈而字。”也就是说,女子到了15岁,便可以结婚嫁人,可以用簪子将头发盘起来,可以取表字,也就是正式的名字。在笄礼之前,女子在娘家的名字一般是小名或者乳名,笄礼之后才会取正式的名字。
什么是笄礼?
在宋代,为了推行儒家文明,特意制定了士庶女子的笄礼仪式。笄礼的主要主持者为女性家长,邀请的女宾为女郎加笄,象征女子成年可以婚配。贵族女子在受笄之后,通常还需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培养,学习“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备的待人接物以及侍奉舅姑的品德规范和女红劳作等基本技能。
进行笄礼的女子面向东坐,正宾在洗手后接过送上的发钗,大声吟诵祝辞,祝福女子未来长寿、幸福。祝辞结束后,为受笄女子戴上发钗,然后让她回到东房换上与发钗相配套的衣服。整理完毕后,受笄女子和父母并排站立,父亲向所有参礼的人宣布“小女某某笄礼已成”,并感谢大家参与。至此,笄礼仪式就结束了。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了解一下古代男子20岁行的礼仪哦。
从古至今,女性的成长历程都充满了礼仪与文化的熏陶。笄礼作为女性成长的重要节点,更是体现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与祝福。这一传统仪式,不仅是对女性成年的认可,更是对她们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