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何骂刘备是狡猾的恶棍 他究竟做了什么事
对于那些还不了解为何刘备会被骂作狡猾恶棍的读者,下面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揭开背后的故事。
时光回溯到公元208年,那时的刘备面对曹军的大军压境,显得异常紧张。刘表去世,其次子刘琮继位,然而刘琮在曹军的威慑下选择了投降。这一切都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的,刘备得知消息时已是震惊不已。然而投降已成既定事实,刘备只能带着众人准备逃亡。
就在刘备逃亡之际,他的智囊团——包括诸葛亮在内的谋士们建议他趁机攻打刘琮,夺取荆州,并依托荆州的地理优势抵抗曹军。然而刘备却坚持他与刘表是同族,且刘表曾对他有收留之恩。对于荆州这块基业,刘备认为不应夺取,他选择了继续逃亡。这种仁义之举赢得了众多荆州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他们纷纷放弃刘琮,转而支持刘备。甚至还有十万百姓愿意跟随他一同逃亡。
刘备的仁义之名并非空穴来风,他的名声是历经岁月沉淀而来的。尽管刘备在天下名士和百姓心中有如此高的评价,但在他的盟友孙权眼中,他却是一个狡猾的恶棍。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孙权对刘备有如此强烈的反感呢?
事实上,刘备在夺得益州的过程中所用的手段并不光明磊落。当时周瑜率军攻打南郡时身负重伤,而刘备则趁机出兵攻打江南四郡。四郡守将毫无防备,纷纷投降于刘备。就这样,刘备轻松获得了南部四郡的控制权。有了这些地盘作为根基,他在与孙权的谈判中底气更足。当孙权提议共同进攻益州时,刘备却以归隐山林为借口拒绝了他。然而背地里,他却私下攻取了益州。这种行为无疑让孙权感到被欺骗和愤怒,最终怒斥刘备为“狡猾的恶棍”。
笔者理解,刘备的确有他的仁义之举,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的行为背后的策略性。在荆州的问题上,他对孙权的推诿最终让这位盟友感到失望和愤怒。对于孙权来说,刘备这样的行为确实太过狡诈。这也难怪孙权会对刘备发出如此强烈的评价。刘备的仁义之名背后也有着复杂的现实考量与策略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