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雅士 重阳假日哪登高

民俗文化 2025-04-26 20:55www.168986.cn民俗风情

本文导读:揭示古代文人墨客重阳登高的神秘历史,他们究竟在何处登高畅游。从巍峨的山脉到高耸的楼阁,再到庄严肃穆的寺庙,他们的足迹遍布各地,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自古以来,重阳登高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那么,古人重阳登高都在哪里留下足迹呢?山,是古人重阳登高的首选之地。从初唐四杰卢照邻的玄武山之旅,到王维的山东游历,再到孟浩然的兰山之行,历代文人墨客都有过登山的经历。杜牧登齐山,南唐词人徐铉登落星山,苏轼登浮云岭,辛弃疾登带湖篆冈,戴复古登黄鹤山。连明清的皇帝们也都钟爱重阳登山,明朝皇帝喜欢爬景山,而清朝皇帝则偏爱御花园的假山。

除了登山,登楼也是古人的最爱。亭台楼阁多建于山上,而建在平原的则成了制高点,于是登楼便等同于登高。南朝江总的《薇山亭赋韵》可说是重阳登楼诗的先河。唐朝长安的曲江亭和临渭亭是著名的登楼地点,许多著名诗人都曾在此留下诗篇。杜甫的《登高》便是在重阳登上白帝城高台后所作,而李白也曾登上过荆州落帽台、巴陵城等。

古人还喜欢在寺庙登高。古代寺庙多选址在名山大川,且寺庙多有佛塔等建筑,便于登高。从唐朝诗人宋之问等人的重阳登慈恩寺浮图的应制诗,到北宋开封人重阳登高的选择,再到清初北京人的五塔寺和法藏寺,寺庙成为古人的重阳登高胜地。

可以说,古代文人墨客的足迹遍布山峦、楼阁和寺庙。他们在重阳佳节登高望远,不仅是为了赏景游玩,更是为了寻找灵感,创作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游历和心境,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阅读这些诗篇,仿佛可以感受到古人们重阳登高的那份喜悦和激情。他们的足迹不仅踏遍了名山大川,更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虽然我们无法亲身体验古人的那种登高情怀,但可以通过阅读这些诗篇,感受到那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上一篇:王健林的父亲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