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暴雨来袭
极端天气带来的巨大影响——聚焦葫芦岛暴雨与区域性洪涝灾害
一、极端暴雨事件
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国多地遭遇了罕见的极端天气。特别是葫芦岛市所经历的那场特大暴雨,可谓令人印象深刻。自8月18日至21日,葫芦岛市承受了建站以来最强的暴雨侵袭。其中,建昌县大屯镇大屯村的日降水量高达638.8毫米,超过了当地年降水量的1.16倍,引发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这场暴雨导致通信中断、房屋损毁及人员伤亡。与此辽宁“七下八上”主汛期的平均降水量也达到了323.4毫米,成为自1951年以来的新高。多地农作物因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受损。
二、区域性洪涝灾害
区域性洪涝灾害同样引人关注。以鸭绿江流域为例,丹东段的洪水成为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二大洪水,流域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六成。而在2024年7月,丹东、铁岭、朝阳等地接连遭受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27人,直接经济损失56.5万元。台风“格美”残余环流在7月23日至28日导致辽宁多地特大暴雨,全省转移避险人数达到了4.6万。
三、应急处置与影响
面对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各地的应急响应行动迅速。大连普兰店区铁西桥下的救援行动成为汛期救援的典型案例。公安民警搭建的“人形浮桥”成功转移了被困群众。强降水导致的中小河流洪水、城乡内涝及农田损毁仍具有持续的次生灾害风险,需要持续防范地质灾害和农业损失。
四、未来防范重点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降水集中区域,特别是辽河平原、鸭绿江流域以及沈阳、葫芦岛等易发特大暴雨的区域。应急响应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可以参考2024年防汛三级应急响应的经验,加强监测预警和群众转移预案的制定。只有做到未雨绸缪,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
极端天气事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