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三大黑帮
台湾的三大黑社会组织长久以来一直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竹联帮、四海帮和天道盟。这三者因历史背景、地域属性和发展模式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征。
一、竹联帮(外省挂)
自1956年由中和帮改组而来,竹联帮的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作为台湾最大的外省挂帮派,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黑社会组织,与海外帮派如香港的新义安和日本的山口组有着紧密的联系。竹联帮势力遍布全台,超过80个直系及分支堂口的设立显示了其庞大的组织规模。在上世纪80年代的鼎盛时期,成员数量超过10万人,如今正式成员约为2万人。其活动范围不仅覆盖台湾全岛,还延伸至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地。
二、四海帮(外省挂)
四海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早于竹联帮,曾一度是台湾最大的外省挂帮派。该帮派首创了“企业养小弟”的模式,通过财团化经营获取资金。在上世纪50-60年代遭遇扫荡后,四海帮逐渐衰落,被竹联帮超越。尽管如此,四海帮的势力仍然分布于台湾全境以及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在其成员的高峰期,人数曾达到约5万人。
三、天道盟(本省挂)
天道盟于1986年由狱中角头联合组建,强调“本省地缘”属性。作为台湾最大的本省挂角头联盟,天道盟与竹联帮和四海帮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该帮派初期设立了六个分会,包括太阳会和济公会等,并吸收了日本山口组的管理模式。其经济来源广泛,包括地下钱庄、夜总会及影视产业等。近年来,天道盟的势力迅速扩张,海外分支已延伸至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
竹联帮与四海帮属于“外省挂”(外省背景),而天道盟则是“本省挂”(本土势力)。竹联帮和四海帮早期因争夺资源多次发生冲突。而天道盟作为后起势力,凭借地缘关系填补了本省势力的空白。目前,这三大帮派通过企业化和国际化的路径维持其影响力,并与政治和经济领域存在着复杂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