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有哪两位皇帝登基时时在洛阳而不是
唐朝两位特殊皇帝:洛阳登基的传奇故事
众所周知,唐朝的国都是长安,洛阳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较为特殊。在唐朝的漫长岁月中,竟然有两位皇帝选择在洛阳而非长安登基。这两位皇帝的故事,堪称传奇。
我们来说说唐中宗李显。他是武则天的三子,曾两次登基。第一次是在长安,那是他母亲武则天去世后,作为皇太子的李显理所当然地继位为帝。李显在位期间因欲提拔岳父韦玄贞而遭到朝臣反对,一时冲动说出了“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这样的言论。
武则天听后,立即以这句话为由头废掉了唐中宗,把他贬到房州。二十年后,被武则天重新立为皇太子并接回洛阳的李显,在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的拥戴下发动政变,推翻了武周。政变的第二天,李显就在洛阳通天宫复皇帝位。虽然在给天下人的解释中,是武则天因病传位给李显,但直到复位后的第二个月,李显才正式废掉武周,将国号恢复为唐朝。他在洛阳登基的时间仅仅只有一年多。
另一位唐朝皇帝则是在唐朝末期的唐哀帝李柷。他是唐朝的末代皇帝之一,他的父亲被胁迫到洛阳后遭遇不幸。公元904年八月,朱温的部将在洛阳杀了李柷的父亲,然后朱温假传圣旨,在李晔的灵柩前让李柷继位。因此李柷成为了唐朝第二位在洛阳登基的皇帝。然而他的命运同样悲惨,作为傀儡皇帝在位不到三年,就在公元907年三月被迫禅位给朱温,唐朝正式灭亡。李柷在洛阳登基的时间大约是两年半左右。此后他的命运更为凄惨,被朱温派人毒死时年仅十七岁。他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比唐中宗还要低。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唐朝末代皇帝的身份,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这两位皇帝虽然都在唐朝历史中占有特殊地位但却因能力和遇到强人当政而默默无闻实在令人唏嘘不已令人感慨良多给唐朝开国先祖们带来了一定的尴尬和遗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