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官员刘宠为何会被称为一钱太守?这个称呼
在东汉末年,朝纲不振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官员以其清廉的品德和卓越的政绩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歌颂,他就是刘宠。
刘宠在离任会稽太守,踏上前往京师的路途时,一群五六位老者追上前来,手中捧着沉甸甸的一百钱。这并非普通的钱财,而是百姓对他清廉为官的认可与敬意。他在会稽任职期间,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处理政务,以民为本的理念施政,使得会稽地区得以太平繁荣,深受百姓爱戴。在他离开之际,这些老者以他们微薄的力量,表达了对这位清廉太守的感激与敬意。
刘宠,是东汉宗室大臣,齐王的后裔。他的父亲刘丕,被人们尊称为“通儒”,学识渊博。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刘宠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通晓经学。他的才华和努力为他赢得了“孝廉”的赞誉,并陆续升迁为东平陵、豫章太守及会稽太守。
在官场中,刘宠始终坚守清廉的底线,他的政绩卓著,深得朝廷的赏识和百姓的信赖。他四次迁升为豫章太守,三次迁升会稽太守,后来更是官至将作大匠、宗正、司空、司徒、太尉等高位。尽管他的官职显赫,他的生活依然朴素清廉,家中并无多少财宝。
刘宠的一生,为朝廷、为百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清廉深受后世的推崇,被誉为“二十四廉”之一。在绍兴钱清江畔,还立有“一钱亭”和“一钱太守庙”,以纪念他的清廉事迹。亭上的一副对联生动描绘了刘宠的清廉形象:“功在一方,黎民感恩赠百吊。利归百姓,太守留念取一钱”。
曾有人对刘宠的评价写下一首诗:“循吏当年刘宠在,大钱留一话千秋。而今若问亲民者,定道一钱不敢留。”这首诗道出了刘宠的清廉精神和对后世的影响。他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尊敬,更成为了后世官员的楷模。
刘宠是一位真正的人民公仆,他的一生都在为百姓谋福利、为朝廷尽忠职守。他的清廉事迹和卓越政绩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