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金牌的真实作用是什么?究竟是不是万能的

民俗文化 2025-05-08 10:38www.168986.cn民俗风情

在古代戏剧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免死金牌”的传说。其实,金牌虽然未必存在,但所谓的“免死铁券”确实是存在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末的乱世。当时,刘邦带领一群出身不高的兄弟历经十几年的奋斗,最终夺得天下。为了兑现自己与兄弟共富贵的承诺,他颁发了免死铁券给亲近的功臣。这些铁券上,用丹砂刻下了这样的誓言:“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大意是,除非犯下谋逆的大罪,持有铁券的功臣及其后代可以凭借它享受若干次的免死权益。这就是最早的“免死铁券”。

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用嵌金的办法,把券文的条款铸成金字,嵌入铁券。这可能是戏曲、演义、小说中“免死金牌”的灵感来源。虽然“免死金牌”确实存在,但其效果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有哪名大臣仅仅因为抱着一块免死金牌就能在家中避过一劫。

免死铁券,实质上是以皇帝的好恶为标准的一份荣誉证书。在皇权社会,这份铁券的效力往往取决于皇帝的心情。即便持有者拥有再多的荣誉和特权,一旦皇帝动怒,即便是“金脑袋”,也抵挡不住皇帝的怒火。

立国之后,为了显示皇恩浩荡,皇帝会给予开国元勋们一种特殊的荣誉——免死铁券。这些铁券如同瓦面般大小,上面刻着诰文,内容包括免罪、减死、俸禄之数的详细规定,文字间还嵌以金色。镌刻的文字并非简单的“免死”二字,而是一篇二三百字的文章。这些奖掖之词大多没有实际意义。在获得免死铁券的开国大臣中,只有极少数得以善终,其余的人即便手持免死牌也难逃一死。

对于古代的那些功臣们来说,免死铁券虽然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但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束缚。它更多的是皇帝用来笼络人心的手段,而非真正的免死之证。功高震主的大臣们很可能因此而陷入险境,生命无法得到真正的保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