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斩马谡 其实诸葛亮也是无奈之举
对于热爱历史和军事的小伙伴们来说,诸葛亮这位传奇人物总是能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在演义中,他被塑造成一位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通晓古今的神奇人物,更有掐指一算就能预测未来的本领。谨慎如诸葛亮也有不得不冒险的时刻。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人生中一次迫不得已的冒险。当时,马谡因失误丢失了重要的战略要地街亭,导致魏将司马懿率领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的西城只剩下老弱病残和一些文官,形势万分危急。他不得不利用司马懿多疑的特点,采取心理战术,收旗偃鼓,城门大开,成功骗过敌军,躲过了一劫。
街亭之失事关重大,战后自然要追究责任。马谡因此被押入监狱,最终被军法处死。诸葛亮亲自凭吊,伤心欲绝,一把鼻涕一把泪。他还用历史上军法严明的例子来宽慰马谡的在天之灵,虽然必须依法行事,但自己也非常难过。
回顾这次事件,街亭是北伐的关键所在。诸葛亮选择让马谡担任前锋,而不是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将。为什么他会如此信任马谡呢?
马谡虽然曾在街亭失利,但不能因此否认他的军事才能。他与诸葛亮长期接触,曾多次提出富有洞察力的建议。例如,在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时,马谡建议采用攻心战术,而非简单军事打击。这一建议被诸葛亮采纳,成功平定南中叛乱,令当地民心服。这说明马谡确实有过人之处。
在蜀汉政权中,马谡被同僚评价颇高。诸葛亮更是对他寄予厚望,将其视为接班人选。他早早提拔马谡,希望他能够承担起未来的重任。马谡在街亭的失误让诸葛亮失望透顶。这也印证了人们对马谡的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最终,诸葛亮无奈斩了马谡,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这位智者的晚年遭遇如此困境,实在令人感慨万分。他的一生都在为蜀汉的繁荣和安定而奋斗,即便在关键时刻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也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样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