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联合伐齐齐国倒了,为何伐秦却没能成功呢
秦国自孝公推行变法以来,国力逐渐强盛,与其他六国之间的争斗也愈发激烈。在七国纷争的时代背景下,秦国凭借其一系列的战略优势,逐渐展现出一统天下的趋势。
秦国在战略上具有高超的智慧。秦国从推行变法开始,就确立了统一六国的雄伟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布局。秦国在战争中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即使遇到重大挫折,也能迅速以最小的代价断臂求生。例如,在遭遇困境时,秦国果断向魏割地求和,十多年后国力逐渐恢复,最终一举收复失地。
与此相反,山东六国虽然也有不少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大多数满足于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他们不肯对落后的制度进行革新,或者改革不彻底。与秦国的变法相比,六国的变法都显得逊色不少。
秦国善于借势造势。无论是君主还是将才,都把势用到了极致。他们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让自己强大起来。不断挑拨东方六国的关系,让他们互相争斗,从中渔利。五国攻齐时,秦国表面上是帮助齐国灭宋,实际上却借此机会削弱齐国,赢得了道义上的支持。公元前279年,秦与赵在渑池会盟后,攻入楚都郢,使楚国从此衰落。六国合纵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各国心怀鬼胎,不能同心合力。
秦国还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与任用。秦国用人不疑,人尽其才,吸引了大批人才前来投奔。这些人才在东方六国不受重用,却能在秦国施展抱负。在战国末期,秦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如苏秦、张仪等纵横家,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白起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大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为秦国的崛起立下赫赫战功。
秦国凭借其在战略上的高超智慧、善于借势造势以及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的雄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秦国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同时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和纷争,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统一大业。这一切都离不开秦国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