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菜市口刑场诡异之谜
北京菜市口刑场之谜
老北京的秘密,无人不知菜市口。昔日这个地方的名称背后隐藏着一段段沉重的历史。它不仅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更是清代有名的刑场。
菜市口的名气,源于那曾是的法场。戏文中常提到的“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斩首之地正是菜市口。一千年前的辽代,这里是安东门外的郊野;金代时,它成为施仁门里的丁字街;到了明朝,这里成为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因此得名菜市口。但使菜市口名声大振的,是清将刑场从此移至此处。
据说,当年的刑场就设于今天菜市口大街北侧的十字路口附近。每逢冬至前夕,被判为秋后问斩的囚犯会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到菜市口。囚犯由东向西排开,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也依次排列。每当头被砍下后,便挂在或插在街中木桩子上示众。戊戌变法失败后,志士同仁如谭嗣同、刘光弟等皆在此被处决。
《北平旅行指南》记载,每当秋后朝审,处决犯人之时,犯人由东向西排列,刽子手执刀依次斩决。这里曾是执行死刑的地点,因此留下了许多诡异传说。有一家裁缝铺,就住菜市口,手艺好,生意旺盛。有一年夏天,菜市口外砍死了一个乱党。当晚,掌柜的睡着正香,突然发现屋里有人走动。第二天发现自家的笸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斩首人的脑袋和身子连在一起,脖子上有一串细细的线痕。
菜市口斜对过儿的鹤年堂,因刀伤药出名。每次行完刑后,总有“人”拍门买刀伤药。如今鹤年堂已经拆除,但这段历史仍被老北京居民铭记。
如今的菜市口车水马龙,一派繁荣的商业景象。但当我们深入了解或向身边的老人询问时,会发现这里除了繁华的闹市外,还有着曾经作为刑场的特殊历史角色。从电视连续剧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清朝皇帝大怒后下令斩首罪犯时,这些罪犯被推出午门后,最终的人头落地点正是菜市口这个极为特殊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