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进入贵州,白崇禧命令桂军一路相送
在与饶漱石共事的人中,除了潘汉年、杨帆等几位备受瞩目的名字外,其他同仁均未受到牵连,中央妥善安排了他们的去处。至于将饶漱石定性为“反革命集团”首领的问题,尽管中央尚未作出复查结论,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潘汉年、杨帆相继得到。这样,“反革命集团”的提法也逐渐淡化,直至消失。
饶漱石被开除党籍后,公安部门依法对其进行逮捕审查。公安部成立了饶漱石专案组,对其进行深入调查。经过长时间的审讯,并未发现饶漱石是内奸的确切证据,也未发现新的线索。饶漱石的问题已在党的中央全会上被定性,公安部门在报告中仍坚持认为他属于“反革命集团”。此后,这一问题被长期搁置。
1965年,最高人民法院判处饶漱石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不久之后,饶漱石被假释出狱,并被安排到一个农场。虽然名义上让他休养,但实际上并未让他参与劳动。中央还为他配备了一名服务员和一名厨师,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费,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以让饶漱石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文革”爆发后,饶漱石于1967年被重新收监。这次收监实际上保护了他的性命,因为在动荡的“文革”年代,如果饶漱石未被收监,他很可能会遭受红卫兵的批斗甚至丧命。
关于饶漱石被认定为“反革命集团”首领的问题,尽管中央尚未作出最终结论,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系列动作中,这一说法已经逐渐淡化。特别是在1986年,《毛泽东著作选读》出版时,书中对饶漱石在任华东局第一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期间的经历进行了注释。书中提到,饶漱石直接领导潘汉年等人进行反特工作。由于潘汉年被错定为“内奸分子”,饶漱石在主持反特工作中的一些活动也被误认为是内奸活动。这段经过中央同意的注释发表后,实际上为饶漱石的错误定性进行了部分。不幸的是,饶漱石于1975年因病去世,享年72岁。更多详情,请关注历史频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