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于奔命的故事,含义
春秋时期,楚国战胜宋国后,大将子重自恃功高,向楚王要求封赏北部两处地方。这一请求遭到了大臣申公巫臣的强烈反对,最终楚王并未应允子重的欲望。当子反渴望迎娶美艳的夏姬时,巫臣却称其命相不佳,不可娶之。最终巫臣自己却娶了夏姬,并与其一同逃往了晋国。由此,子重与子反对巫臣恨之入骨。
为了复仇,子重与子反联手灭掉了巫臣的家族,瓜分了他的财产和妻妾。巫臣得知此消息后,愤慨之余,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写信给子重与子反,讥讽他们,并表示要让他们疲于奔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巫臣带着战车和军士来到吴国,帮助吴军训练战斗技能。在巫臣的悉心训练下,吴国的军队逐渐壮大,不断攻击楚国的属国,将它们纳入吴国的版图。这使得子重与子反经常需要奉命救援,刚刚结束一场战斗,还未得休息,又需奔赴新的战场。一年之中,他们疲于奔命,竟达七次之多,最终累得精疲力竭。巫臣终于达到了复仇的目的。
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成语“疲于奔命”,原意是指因奉命四处奔走,弄得精疲力竭。现在则用于形容忙于应付各种事务,非常疲劳,事情繁多至精疲力尽的状态。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仇恨和报复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和疲劳。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没有计划,也容易弄得疲于奔命,事倍功半。人生短暂,我们何必为仇恨和抱怨所困扰,为报复所累呢?为何不胸怀宽阔,看开一切呢?
与此相反,“疲于奔命”的反义词是“悠闲自得”,形容自由自在、毫无牵挂的心境。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放松自己,不要总是忙于奔波,要学会享受生活、珍惜当下。
“疲于奔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和挑战,我们应该以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不要为仇恨和报复所困,也不要为无谓的奔波而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