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翻译一句一译
六国灭亡的真相并非兵器不锋利、战术不精良,而是败在了贿赂秦国上。贿赂秦国导致国力亏损,正是灭亡的根源所在。有人质疑,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答案并非如此简单。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也因失去强大的盟友支持而无法独自保全。秦国凭借强大的武力,除战争掠夺外,小则获得城镇,大则占领城池。比较秦国通过受贿所得的土地与通过战争胜利获得的土地,其差距百倍;同样,诸侯因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也远超因战败而失去的土地。
回想六国的先祖们,他们冒着风霜雨露,披荆斩棘,才艰难地开拓出一点土地。然而后世子孙却不珍惜,轻易地就将土地拱手送人,如同丢弃草芥一般。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只换来短暂的安宁。但次日醒来,秦军已兵临城下。
诸侯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欲望却无尽。他们贿赂的越多,秦国的侵略就越急。在不战而败的情况下,胜负已经注定。古人曾说:“以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薪救火,只要薪不尽,火就不会熄灭。”这句话恰恰揭示了六国灭亡的真相。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但最终也走向了灭亡,这是因为他们依附于秦国而没有帮助其他五国。燕赵的君主在初期有着远大的战略眼光,能够坚守国土,不贿赂秦国。赵国曾五次与秦交战,两次失败三次胜利。后来李牧两次成功击退秦军。当李牧因谗言被杀后,邯郸失守,令人痛惜他的才华未能充分发挥。
如果六国能够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于秦国,刺客不行动,良将依然健在,那么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许还难以预料。若六国能够以贿赂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以侍奉秦国的心态来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抵抗秦国,那么恐怕秦国人就连吃饭都难以咽下去。
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势力虽然弱于秦国,但仍有不贿赂而战胜之的可能。历史的选择让他们走上了贿赂之路,最终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