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辫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别再被电视
很多人对辫子的事情存在误解,接下来跟随风趣网小编一起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曾经风靡一时的清宫戏,如《延禧攻略》等,收视率居高不下。许多观众对清朝人的发型表示难以接受,认为它们与现代审美大相径庭。实际上,真正的清朝历史中的发型,比影视作品中呈现的还要令人难以置信。
回溯到1644年,满清贵族下令让所有汉人与满洲人采用相同的发型。这一政策在当时引发轩然大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身体发肤被视为父母所赐,不可轻易更改。这一政策遭到许多人的反对,甚至有些人因此丧命。四川地区尤为严重,几乎被屠杀成无人区。那么这个让满洲贵族大力推广的发型究竟有多特别呢?是否真的帅气逼人?实际上,这种发型被称为“金钱鼠尾”,即只在头顶留一小撮头发,其余部分全部剃光,并编成小辫子。这一发型远比电视剧中呈现的要更加原始和简陋。
到了乾隆和嘉庆时期,随着外国使团的到访,特别是英国画师的记录,清朝发型开始发生变化。此时开始从后脑勺编辫子,长度也有所增加,接近腰部。发量也稍微增加了一些。这仍然远非电视剧中的形象所能展现的。尽管此时的清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这个发型仍在持续演变。
到了1840年战争期间,照片开始流传出来,才逐渐有了电视剧中的那种形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拥有这种发型。有些人仍然选择剃掉后脑勺的头发。到了清朝末期,人们对这种发型的重视程度已经大大降低,许多人已经摒弃了这一潮流。
从最初的“金钱鼠尾”到后来的“猪尾巴”,再到电视剧中的形象,清朝的发型演变历程可谓跌宕起伏。1912年,随着民国的成立,这种传统发型终于被彻底废除。除了少数满清遗老,大多数人都已经拥抱新的生活方式和发型。
这段历史的深入了解让我们明白,影视作品中呈现的清朝发型只是冰山一角。真实的历史更加生动、丰富,充满了曲折和变迁。希望能够带领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并欣赏到其中的韵味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