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安南最后一次是怎么失去的?

奇闻怪事 2025-04-29 12:09www.168986.cn生活小妙招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曾面临着一场重大的决策挑战。明朝曾八万大军讨伐,将其纳入统治之下。并未完全臣服于明朝的统治,战火连年不断。到了明朝成祖之后,局势愈发动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朝开始寻求新的解决之道。

明朝宣宗时期,宣宗提出改变策略,主张以招抚为主,希望能够像洪武年间和永乐初年那样,保持独立地位,向明朝纳贡。宣宗这一想法的背后,是希望减轻人民的负担,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内阁学士中,二杨持赞同态度,而其他人担心此举会损害朝廷威望。宣宗并未立即采取行动,而是在等待一场军事胜利,以便在招抚和谈判中更有底气地从撤兵。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宣德二年,明军取得胜利,斩首万余人。黎利趁机上疏朝廷,请求罢兵并册立陈氏后人为君。宣宗虽有犹豫,但在杨士奇等人的支持下,决定派特使恢复陈氏政权并宣布撤兵。黎利声称陈氏后裔已死,请求朝廷册立自己。宣宗并未理会,坚持寻找陈氏后人。

宣德三年和六年,黎利多次请求册封,但宣宗始终未予理会。最终,考虑到陈氏后人已无从找起,黎利署理国事已成事实,宣宗才同意册封黎利为国王。从此,独立脱离明朝的直接统治,成为明朝的附属国。

这一决策带来了短暂的安宁,明朝与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这无疑是对人民的福音,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也为明朝节省了大量开支。从长远来看,这一决策对明朝的西洋声誉和宗主国地位造成了沉重打击。失去意味着失去了在西洋的影响力,这一点恐怕是宣宗也没有预料到的。

回顾历史,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宣宗放弃是个错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让独立、实现天下息兵,或许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宣德“弃置交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长期且致命的。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益,更要放眼长远,全面权衡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避免未来的遗憾。

上一篇:詹姆斯生涯十佳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