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女子为什么不嫁匈奴人 其中一点最让人无法
深入了解匈奴与汉家女子的联姻之谜,如果您对此还知之甚少,那么接下来,随着风趣网小编的笔触,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回溯到秦汉时期,匈奴,这一强大的民族,曾是汉人的梦魇。在其鼎盛时期,他们甚至能与汉人王朝分庭抗礼。即使后来实力有所削弱,他们的机动性依旧让汉人王朝倍感压力。在汉朝时期,针对这个独特的民族,朝廷选择了和亲政策。
汉元帝时期,首位与匈奴人和亲的是宫廷中的一位尊贵公主。这位公主并非皇亲国戚,而是从众多后宫宫女中精心挑选而出。这些宫女们,久居深宫,厌倦了枯燥的生活,都渴望能够出宫。但当得知要嫁给匈奴人时,她们却纷纷缄默不语,只有少数人勇敢地站出来。
为何汉朝女子不愿嫁给匈奴人呢?这其中隐藏着三大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根深蒂固的种族观念。在古代,除了华夏族,其他民族都被视为蛮夷。南蛮、北狄、西戎等,都是华夏族对周边民族的蔑称。而匈奴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自然也不例外。虽然汉朝女子的地位相对较低,但让她们去服侍被视为“蛮夷”的匈奴人,从心底里是无法接受的。
第二大原因是距离的问题。古代的交通极为不便,和亲后的种种阻碍使得嫁到匈奴的女子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再见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到了匈奴的地盘上,没有亲人、没有势力,只能任人宰割。如果不是出于无奈,这样的生活,又有谁会愿意选择呢?
而第三大原因则直接关乎匈奴的婚姻习俗。在汉朝女子的眼中,这些习俗实在难以接受。为了壮大人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想尽办法。匈奴人的婚姻制度却与众不同。哥哥死后,他的妻子(可能是嫂子)要嫁给他的弟弟;弟弟死后,寡母甚至可能要嫁给自己的儿子(非亲生)。这种习俗在重视道德的汉人眼中是无法接受的。就如王昭君嫁到匈奴后,先后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及其长子复株雕陶莫皋(非昭君所生),并为父子二人都生下了孩子。对于许多汉朝女子而言,这样的婚姻习俗无疑是她们不愿跨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