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了曹营之后,为什么没有得到重用呢?
在乱世末年,朝廷的腐败和群雄的割据让百姓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之中。为了躲避战乱,一些名士选择了隐居,从而形成了隐士群体。其中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与司马徽、诸葛亮等交往密切,共同寻求心灵的安宁。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徐庶因其汉室皇亲的身份和崇高的信义,前往投奔刘备。他的到来让刘备大喜过望,立即封他为军师。不久之后,有人向刘备推荐徐庶,称他的才能远超自己数十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徐庶带着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他们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为了保全母亲,徐庶不得不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徐庶进入曹营后,尽管曹操赐予他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职位,但他并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这一事迹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塑造了徐庶忠义不二的形象。徐庶是否真的就这样平淡地度过了一生呢?他的好友诸葛亮在蜀汉可是风光无限,难道徐庶真的毫无波澜?
实际上,徐庶早已看淡凡尘俗世。在跟随刘备逃亡的过程中,他的母亲被曹操掳获,这使他方寸大乱,无法再为刘备效力。他的一颗忠贞不二的心使他无法选择为汉贼曹操效力,自然也无法再有辅佐之心。
《胡氏世说》中提到了徐庶的下落。他在东南大海的一座海岛——鼓子洋隐居。这座海岛气候温和,物产丰饶,堪称洞天福地。有一个药农在摘取一种白色耐冬花时,遇到了徐庶。老人责怪药农采摘花朵的行为,并让药农向即墨学士胡峄阳问好。说完后,老人消失无踪,药农惊讶不已。后来,药农将所见所闻告诉胡峄阳,胡峄阳告诉他那位老人正是三国时的徐庶,在鼓子洋上隐居已久。
原来徐庶一直在隐居,他的生活几乎达到了仙人的境界。他的结局令人欣慰,来到山间,最终也归于山间。这样的结局相较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许更能让人心安。在乱世之中,徐庶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他的故事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