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谡一起守街亭的王平,为何在战败后没受处
在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一场关乎战事成败的争夺——街亭之战,成为了战争的关键节点。失守街亭,无疑让诸葛亮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据点,进退失据,无法再战,只能无奈地将西县一千多户撤回汉中。这场败仗,让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镇守街亭的将领马谡,他的决策失误被认为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审视这场战争的背后,我们不禁要追问,为什么诸葛亮只选择了斩杀马谡,却对另一位将领王平委以重任?
在街亭之战前,诸葛亮派遣了马谡和王平两位将领共同镇守街亭。马谡长期跟随诸葛亮,理论知识丰富,而王平则是一位经验丰富、稳重谨慎的将领。这样的组合体现了诸葛亮的深思熟虑。战争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行动混乱,最终导致街亭失守。
街亭之战后,尽管有人为马谡求情,诸葛亮仍然坚决地斩杀了他。与此王平却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史书记载,王平被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他的官职步步高升,还执掌了蜀汉最精锐的无当飞军。
这无疑体现了诸葛亮对王平的信任和重用。那么,王平在街亭之战中到底做了什么呢?根据史书记载,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时,王平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去规劝马谡,尽管马谡刚愎自用没有听从,但王平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在街亭之战失败时,王平表现出沉着冷静,成功收拢散兵,为蜀汉降低了损失。
当马谡被张郃击败时,蜀汉将士溃散,王平却带领一千人擂响战鼓、把守营地。他的表现让张郃怀疑有伏兵而不敢前进。王平因此成功收拢各部散余士兵,带领他们安全返回。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忠诚。
通过街亭之战,诸葛亮虽然失去了马谡这位智谋过人的参谋,但也获得了王平这位得力干将。王平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他在蜀汉后期担任重要职务,成功确保了蜀汉的防线。他的事迹被人传颂,为后人所敬仰。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为后世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