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卑鄙篡权如何废掉刘备托孤重臣李

奇闻怪事 2025-05-21 18:17www.168986.cn生活小妙招

在寒冷的冬季,蜀汉的北伐行动再次启动。蜀军围攻陈仓,却因军粮耗尽而不得不遗憾撤退。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发起第三次北伐,派遣大将陈式攻取魏之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迎战,诸葛亮出奇兵于建威,迫使郭淮退兵,成功夺取二郡。在这荣耀的时刻,后主再次诏令诸葛亮复丞相之职。在这几次北伐中,我们始终未见东州和益州集团的核心人物,如李严等人,他们的身影显然缺失,他们的心声我们也应倾听。

李严在此期间并未闲着,他积极策反蜀汉降将、曹魏的上庸守将孟达。在一封密信中,他以共同受托的立场来招降孟达,表达了自己对托孤大臣这一重要地位的重视与责任。诸葛亮前后三次北伐,都没有让李严参与,这无疑加深了李严的不满。他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不满,甚至建议诸葛亮接受九锡进爵称王,似乎想把诸葛亮置于众矢之的。但诸葛亮明确拒绝了这一建议,他的回应展现了他对权力的淡泊和对北伐的决心。

诸葛亮的态度虽有些矛盾,但这是他个性和思想的真实写照。他拒绝李严的建议,却无意中流露出他的自豪和对权力的漠视。他的抱负是“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他一直为此而努力。

建兴八年(230年),魏军大将军三路攻蜀,诸葛亮冷静应对,准备第二年进行第四次北伐。他要求李严率军北上汉中受他节度。李严对此有所反应,他以司马懿等开府辟召为借口向诸葛亮逼利。诸葛亮明白李严的意图,他做出了妥协,表奏李严之子为江州都督督军,继续把江州一带交给李严掌控。而李严也作出了相应的回应,他率领二万人赴汉中,接受诸葛亮的任命,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平,寓意行事有序、平定乱事。

李严终于踏足汉中,与诸葛亮在生死之后携手共事,仿佛历史为二人揭开一页和解的篇章。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诸葛亮的蜀军第四次北伐,兵锋直指祁山,与魏军形成对峙之势。此次北伐,尽管诸葛亮运势不佳,遭遇连绵暴雨,导致汉中粮草无法及时补给,但接下来的事件发展却颇具戏剧性。

面对困境,李严似乎陷入了矛盾之中。他先是派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向前线传达朝廷召唤,意图让诸葛亮撤军。接着,他向后主上书,声称诸葛亮的撤军乃是诱敌之计。当他在汉中得知诸葛亮真正开始撤军时,却伪装震惊,声称“军粮充足,何以致此撤退”。这一连串自相矛盾的行为,使得李严最终陷入词穷情竭的境地,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一事件充满了戏剧性转折。一位富有政治经验和军事能力的李严,竟然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着实令人费解。若说他的目的是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彰显诸葛亮的失误,那么他的这一举动显然是短视且冒险的。毕竟,所有的公文都掌握在诸葛亮和后主手中,他的失误暴露无遗。在因暴雨导致的粮运不继这样的小问题上,冒如此大的风险,显然过于愚蠢。

这样的错误和圈套,对于一个拥有几十年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来说,显然是致命的。李严的这次失误,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真的意识到这一切的严重性。如果连这都意识不到,那么他的失败并不冤枉,因为这完全不符合他应有的智慧和经验水平。这一事件无疑为蜀汉的历史增添了一抹戏剧性的色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