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全的电脑DIY基本知识菜鸟综合总结篇
CPU大观
第一章 CPU概览
在科技大厦的底层,我们首先要探索的是计算机的大脑——CPU。这里集结了众多关于CPU的知识点,让我们一同走进CPU的世界。
第二章 ES版CPU初探
ES版CPU,即工程样品CPU,是新的CPU在批量生产前的测试版本。它如同科技的试金石,为后续的产品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第三章 CPU超频技术
CPU超频技术,是许多电脑爱好者热衷的话题。CPU与内存同步(异步)超频,让CPU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而CnQ技术,则在保证性能的降低了能耗,增强了电脑的稳定性。
第四章 扣肉CPU介绍
扣肉CPU,是Intel的新一代产品,它的出现,给竞争对手AMD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它的性能卓越,引领着CPU发展的新潮流。
第五章 DIY领域的超频奥秘
在DIY领域,超频是一种常见的技术。OC,即OverClock,是每一个超频者的追求。掌握超频技术,就能让电脑的性能更上一层楼。
第六章 CPU外频与总线频率的关系
CPU外频和总线频率之间的关系密切。前端总线(FSB)是连接CPU与其他设备的重要桥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发挥CPU的性能。
第七章 AMD的H-T总线技术
AMD的H-T总线技术,是AMD平台的一大亮点。它的高效性能,为AMD的处理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第八章 CPU主频及其他核心参数
除了主频,CPU的核心类型、接口类型、针脚数、封装技术等都是评价一个CPU性能的重要指标。这些参数的了解,对于选择适合自己的CPU至关重要。
第九章 主板世界
从BIOS和CMOS的简介到主板上的南北桥芯片,再到内存控制器,每一部分都是主板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脑的运行原理。
第十章 显卡知识解析
公版、非公版和刀版显卡的区别,显卡的SLi和Crossfire技术,显卡的核心和显存等知识点,让我们对显卡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十一章 内存与硬盘
内存的CL值和延迟、DDR、DDR2和DDR3的介绍和比较、ECC内存等内存相关知识,以及硬盘的类型、RAID功能、NCQ技术等硬盘相关知识,都是选择电脑硬件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二章 显示器及其他外设
LCD显示器的接口类型、点缺陷、类型等知识点,以及HI-FI音响系统、HDCP技术、计算机数据传输方式等,让我们对电脑的外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路商、HTPC(个人家庭影院电脑)、PS的含义等知识点,也为我们揭示了电脑的更多细节。在电脑DIY领域,了解CPU的各项基本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全面解析AMD和Intel的CPU技术,从总线技术到核心类型,带你深入了解电脑的“大脑”。
对于AMD的K8系列之后的CPU,其内部集成了内存控制器,因此不再使用前端总线这一概念。取而代之的是H-T总线频率。而Intel的前端总线(FSB)带宽代表了数据传输速度,其计算公式为FSB带宽=FSB频率×FSB位宽/8。以Intel Core 2 Duo E4300为例,其FSB频率为800MHz,因此FSB带宽为6.4GB/s。
AMD的总线带宽计算方式与Intel有所不同,具体可通过相关软件查看。我们要明确CPU外频与总线频率的关系。在Intel平台上,FSB频率是P4 CPU外频的4倍。而在AMD平台上,HyperTransport技术被广泛应用,这是一种为主板上的集成电路互连设计的端到端总线技术,旨在提高芯片间的数据传输速度。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是很多人容易误解的概念。主频并不直接代表CPU的运算速度,而是表示数字脉冲信号在CPU内部的震荡速度。CPU的性能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缓存、指令集和CPU的位数等。相同主频的CPU性能可能因核心类型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AMD的AthlonXP系列CPU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Pentium 4系列CPU的性能水平。
再来说说CPU的核心类型。核心作为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执行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和处理数据。为了管理CPU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制造商会给各种核心类型相应的代号。这些核心类型在不同的CPU系列甚至同一系列中都会有所不同。核心版本的更新旨在修正之前的错误并提升性能。
了解CPU的这些基本知识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全面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电脑的性能和配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随着科技的发展,CPU的性能不断提升,其背后的技术也日益复杂。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广大电脑DIY爱好者更深入地了解电脑的“大脑”——CPU,以便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在CPU领域中,核心类型作为决定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从最初的0.25um制造工艺到现代的65nm制程,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和效率优化。核心类型涵盖了诸如Tualatin、Willamette、Northwood等名称,它们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技术特点和性能优势。
以Intel的CPU核心为例,每一种核心都有其独特的工艺特点。Tualatin核心,被誉为“图拉丁”,是Socket 370架构上的巅峰之作,其0.13um的制造工艺、FC-PGA2和PPGA的封装方式以及降低至1.5V的核心电压,都显示了其强大的性能。这一核心的主频范围广泛,从1GHz到1.4GHz不等,其性能甚至超越了早期的Pentium 4系列CPU。
而Willamette核心,作为早期的Pentium 4和P4赛扬的核心,虽然曾经是主流,但随着技术的推进,其0.18um的制造工艺、较大的发热量和逐渐落后的性能,已经被更为先进的Northwood核心所取代。Northwood核心的出现,标志着Pentium 4和赛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与Willamette核心相比,最大的改进在于采用了更为先进的0.13um制造工艺,并且支持更高的前端总线频率和更大的主频范围。它还支持超线程技术,大大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
CPU核心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和集成化。未来,我们可以预见CPU核心将拥有更低的电压、更低的功耗、更先进的制造工艺、更小的核心面积以及更高的前端总线频率等特点。随着双核心和多核心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CPU将更加强大且高效。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性能更强的CPU,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机的使用体验。
Intel和AMD的CPU核心类型繁多且各有特点。在选购CPU时,了解其核心类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核心类型代表了不同的技术特点和性能优势,从而影响到CPU的整体性能。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核心类型,将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使用体验。Intel在不断推动其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其中Prescott核心的诞生标志着Intel技术的新里程碑。Prescott核心最早被应用在Pentium 4上,而后逐渐普及至低端赛扬D处理器。相较于先前的Northwood核心,Prescott核心采用了更为先进的0.09um制造工艺,流水线结构更加优化,并配备了更高的前端总线频率。未来,Prescott核心还将全面转向LGA 775接口。
Prescott 2M核心的出现是Intel迈向64位技术的关键一步。支持EM64T技术的Prescott 2M核心,让Intel台式机CPU能够处理超过4G的内存,成为真正的64位处理器。尽管Prescott 2M本身的性能并非顶尖,但由于其集成了大容量二级缓存并采用了较高的频率,性能依然有所提升。它还支持增强型IntelSpeedStep技术,这一节能机制能够根据处理器的负载情况动态调整工作频率,从而有效降低处理器在运行时的热量和功耗。
Smithfield核心是基于两个Prescott核心的结合体,整合了仲裁逻辑以平衡两个内核之间的总线执行。而Presler核心则是Intel在NetBurst架构上的双核心处理器,可以说是该架构的绝唱。Presler核心相较于Smithfield核心,采用了更先进的65nm制程技术,每个核心的二级缓存也增加到2MB,并增加了对虚拟化技术的支持。由于数据同步依赖主板北桥芯片上的仲裁单元,其数据延迟问题依然显著,性能并未达到预期水平。尽管如此,Presler核心仍是Intel在NetBurst架构时代的一项重要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Intel将逐渐淘汰Presler核心,并推出全新的Conroe核心。Conroe核心是Intel桌面平台双核心处理器的最新类型,具有流水线级数少、执行效率高、性能强大和功耗低等优点。Conroe核心的发布标志着Intel正式进入Core架构时代,这一架构将逐渐取代NetBurst架构,成为未来Intel处理器技术的主流方向。
Conroe核心处理器,采用先进的65n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稳定在约1.3V。它采用PLGA封装方式,接口类型仍然是传统的Socket 775。该核心的前端总线频率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Core 2 Duo和Core 2 Extreme均达到1066MHz,顶级Core 2 Extreme更是跃升至1333MHz。在一级缓存方面,每个核心配备了32KB数据缓存和32KB指令缓存,并且两个核心之间能够直接交换一级数据缓存。至于二级缓存,则是两个内核共享4MB。
Conroe核心的技术储备堪称豪华,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节能省电技术EIST、64位技术EM64T以及先进的虚拟化技术Intel VT。其缓存机制与Yonah核心相似,二级缓存由改良后的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共享缓存技术同步。这款核心被誉为目前最先进的桌面平台处理器核心,在高性能与低功耗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全面超越了现有的所有桌面平台双核心处理器。其超频能力亦十分出色,无疑是当前市场上最强劲的台式机CPU核心。
Allendale,这是与Conroe同期发布的Intel桌面平台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名字源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小城市“Allendale”。这个核心于2006年7月27日正式亮相,同样基于全新的Core微架构。它采用的二级缓存机制较Conroe有所简化,共享式二级缓存被削减至2MB。尽管有所调整,但Allendale核心仍采用相同的65n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封装方式和接口类型。其仍得到EDB、EIST、EM64T以及Intel VT等技术的支持。除了二级缓存的差异,以及相较于Conroe核心的16路64Byte,其调整为8路64Byte之外,Allendale核心几乎与Conroe无异,可视为Conroe的简化版本。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Allendale的性能会略逊于Conroe。
再来看AMD的CPU核心。AMD的CPU种类丰富,包括毒龙(Duron)、闪龙(Semptron)、速龙(Athlon)、速龙双核心(Athlonx2)、皓龙(Opteron)以及炫龙(Turion)。其中的Athlon XP核心有四种不同类型,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采用Socket A接口并用PR标称值进行标注。这些核心类型包括Palomino、Thoroughbred、Thorton和Barton。每种核心都有其独特的制造工艺、核心电压、二级缓存、封装方式以及前端总线频率。
AMD的新Duron核心名为AppleBred,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约为1.5V,二级缓存为64KB。与此Athlon 64 X2与Athlon 64 FX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核心类型。Windsor核心的Athlon 64 FX目前仅有FX-62这一款产品,其TDP功耗高达125W。而Athlon 64 X2则分为标准版、低功耗版以及超低功耗版,满足不同需求。Windsor核心的缓存数据同步仍然依靠CPU内置的SRI传输在CPU内部实现。相对于旧款Socket 939接口的Athlon 64 X2和双核心Athlon 64 FX,其并无显著的架构改变,但在性能上却有着不俗的表现。奥尔良,这个名字源自法国城市奥尔良,是AMD在2006年5月底推出的首款Socket AM2接口单核心Athlon 64的核心类型。作为桌面中端处理器的代表,Manila核心的定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其制造采用了先进的90nm工艺,支持AMD的虚拟化技术VT,进一步提升了处理器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1000MHz的HyperTransport总线,拥有512KB的二级缓存。
奥尔良核心的Athlon 64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双通道DDR2 667内存的支持。这一特性使其与之前的Socket 754接口只支持单通道DDR 400内存的Athlon 64和Socket 939接口虽支持双通道DDR 400内存但技术规格有所区别的Athlon 64形成了鲜明对比。
奥尔良核心的Athlon 64分为标准版与超低功耗版。标准版的TDP功耗为62W,核心电压大约1.35V,而超低功耗版的TDP功耗仅为35W,核心电压约为1.25V。这样的设计使得它在保持强大性能的更加节能,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设备。
除了对双通道DDR2内存的支持和虚拟化技术的运用,奥尔良核心的Athlon 64在架构上并没有相较于之前的Socket 754接口和Socket 940接口的Athlon 64发生显著改变。这并不意味着它在性能上无所突破,它在细节的优化上同样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1
网络安全培训
- 史上全的电脑DIY基本知识菜鸟综合总结篇
- 如何下载歌曲到手机上或是MP3,MP4里
- 无线网卡驱动怎么更新 两种笔记本电脑无线网卡
- 购买品牌电脑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Win10怎么设置日历一周的第一天为周日-
- 笔记本电脑日常使用注意事项
- 电脑蓝屏故障21a停机码的解决方法介绍
- 顶级游戏体验 Alienware Area-51m详细评测揭晓
- win10电脑上如何设置标准公用帐户及权限-
- 使用无线键鼠有讲究 四点要素必注意
- 触控屏幕INcell Oncell OGS 是咋回事 In cell 和 On cel
- 电脑网线接口灯不亮该怎么分析并解决-
- 乔思伯JONSBO V8抽拉式机箱值得买吗 乔思伯JONSBO
- 13.3英寸版小米笔记本Air 4G 有哪些升级-
- Win10创意者秋季版16299.98累积更新补丁KB4051963(附更
- 在哪免费获得win1021H1激活秘钥-2021.4激活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