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10万年左右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的复杂性
距今约十万年前的欧亚大陆,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及其他古老的型人类在这里留下了繁衍生息的足迹。化石记录揭示,中国北方地区存在一种具有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与早期现代人混合特征的古老型人类,他们或许正处于向早期现代人过渡的演化阶段。为深入了解这一人类群体的技术和行为特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们与国内外同行展开合作,对许昌人遗址出土的数以万计的石制品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项研究通过对许昌人头骨化石和石制品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这些古人类在石器技术方面的卓越才能。许昌人的石器技术展现了高度的复杂性和进步性。他们运用多样化的剥片策略,包括单面单向剥片、不规则多向剥片和向心剥片等。盘状石核的广泛使用反映了他们在剥片程序上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少量石核还展现出勒瓦娄哇技术的部分特点。
许昌人的工具制作技术同样令人惊叹。他们制作出了各种类型的工具,如刮削器、凹缺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和石钻等。一些工具的底部经过精细加工,暗示了可能存在复合型工具的使用,如配合骨柄或木柄的工具。这些工具加工精细,刃缘规整,出现了软锤修理和压制修理技术,显示了他们在工具制作技术方面的卓越才能。
通过与中更新世阶段遗址的对比,研究者认为许昌人遗址代表了中国北方石器技术的新高度和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性遗址。与欧亚大陆西部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许昌人在技术和行为适应方式上的区域特色。这一研究为我们了解中-晚更新世过渡阶段东西方古人类的交流和互动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它不仅展示了许昌人在石器技术方面的卓越才能,而且为我们揭示了远古人类在适应环境和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这一研究的成功开展得益于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