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楚王翦为什么非要六十万不可 王翦要那么
秦王对于灭楚的策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召集朝廷重臣商议良策。某日,年轻的将军李信在大殿上挺身而出,向秦王提议只需二十万大军即可攻下楚国。老将王翦却持不同意见,坚持需要六十万大军方能确保胜利。秦王听后,觉得王翦不仅是年纪大,还显得过于谨慎。于是,秦王决定派李信和蒙武两位将军带着二十万人马先行讨伐楚国。
李信虽然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但在这次征战中过于冒进,导致后方出现叛乱,又被楚将项燕截断后路,最终大败而归。秦王无奈,只好再次请老将王翦出马。王翦依然坚持要六十万人马,秦王虽然心疼这六十万人是秦国的家底,但还是一咬牙答应了。为此,秦王还亲自到灞上为王翦送行。
那么,王翦为什么一定要六十万大军呢?这其中有几方面的考虑。
楚国依然拥有相当的实力。尽管此时的秦国已经是最强大的国家,但楚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军事力量仍然强大。而且,楚国人擅长作战,如果仅带少量军队去攻打这样的大国,结果很可能和李信一样。嬴政还能承受一次失败吗?
守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李信的征战中我们可以看出,攻入楚国境内并非难事。如何守住城池并抵抗楚军的反击则是一大挑战。楚国地域广大,无论在进攻、防御还是粮道保护上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王翦非常注重士气和战术。刚打完一场胜仗的秦军士气正盛,如果秦军无法在阵势上压制对方,很容易再次失败。王翦手握60万大军,并没有急于与楚军决战。他拒绝出兵,避免与此时的楚军正面交锋。无论楚军如何挑衅,他就是不打。他耗到楚军粮草耗尽,不得不撤退时,才抓紧机会出兵,最终打败了楚国。
王翦的谋略和战术运用,使得这场灭楚之战成为了一场真正的战争艺术展现。他的智慧和勇气,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场战役也充分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以及一个优秀将领的重要性。秦国灭楚之战,不仅是两国之间的较量,更是两种文明、两种思想的碰撞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