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掌权的时候满清打不进来 为何魏忠贤一死
很多人对明朝的魏忠贤存在误解,今天就跟随着风趣网小编一起来探寻真相吧。
一直以来,魏忠贤在人们的眼中都是一个把控朝政的宦官,这使得大家对他的印象普遍不佳。毕竟在古代,真正的权力应该掌握在皇帝和大臣们的手中,而非一个宫中的宦官。魏忠贤真的毫无可取之处吗?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魏忠贤虽然有其缺点,但在他掌权期间,也为明朝做出了不少贡献。比如在他掌控大权的时候,关外的少数民族根本无法突破防线进入关内。等到他失势后,满清的势力迅速崛起,并最终打进了中原,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魏忠贤在掌权期间,虽然排挤并逼死了很多东林党的人,将大权独揽。但他也做了两件事,这两件事成功地保住了明朝的江山。他严格管控并防范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魏忠贤之所以一开始这么做,并非是为了明朝的江山社稷,而是为了他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他知道自己的权力是暂时的,如果天下改朝换代,他所得的一切也将不复存在。他正好利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不安分因素,通过严格的把控,确保了大明朝的安稳,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除此之外,他还主张在东南沿海地区实行重税政策。虽然重税对于富裕的东南沿海地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这一政策能够充实国库,为军事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只要国家的军事实力足够强大,就没有人敢打明朝的主意。
这两点策略使得魏忠贤在明朝的安全保障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崇祯皇帝上台后,立即将魏忠贤清除。尽管魏忠贤曾劝他不要重用东林党,但崇祯并未采纳。东林党得到重用后,废除了魏忠贤的所有政策,包括那些正确的政策。这是典型的报复行为。
东林党削减军事开支,减轻沿海地区税收,导致明朝后期国库空虚,军队力量不断缩减。当面对满清外来势力的入侵时,明朝根本无力抵抗。或许,如果崇祯皇帝当初能够认真思考魏忠贤的劝告,明朝的命运或许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