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的那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是毛泽东于1961年对郭沫若诗作的精彩回应。这一名句,借由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典故,将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以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
一、诗句解读
“金猴”二字,显然是指古典名著中的主角孙悟空。“千钧棒”则是其标志武器,这里用来比喻其强大的战斗力。整个词句“金猴奋起千钧棒”,不仅展现了一种力量与决心的象征,更隐喻了无产阶级革命者扫除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而后句“玉宇澄清万里埃”,则描绘了一个天地间尘埃尽散的景象,它象征着马克思主义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良因素的彻底清算和净化。
二、创作背景介绍
该诗的创作背景与毛泽东观看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的感受息息相关。面对郭沫若原诗中可能存在的偏激观点,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张对中间派争取而非全盘否定。此诗巧妙地将神话情节与现实政治相结合,反映了冷战背景下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斗争策略。
三、政治意涵
诗句中的隐喻,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国际共运的分裂情况。它既批判了苏联的修正主义路线,也展现了中国作为捍卫马列主义纯洁性的角色。而其中的“妖雾又重来”,则暗示了斗争形势的复杂性和反复性,提醒人们时刻保持警惕。
四、文学与传播影响
由于该联诗句所展现的斗争精神和生动比喻,它成为了毛泽东诗词中传播最为广泛的句子之一。多次在《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中被引用,亦在小说、影视等文艺作品中得到再创作。这一名句不仅展现了毛泽东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以其独特的政治意涵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的这句诗,是毛泽东结合现实政治与古典神话,巧妙表达自身观点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毛泽东的文学才华,更以其深刻的政治意涵和广泛的传播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