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怎么除功臣蓝玉:活剥人皮送给其女留念
蓝玉的传奇人生:从开国功臣到悲剧落幕
蓝玉,定远人,乃开国大功臣之一。此人勇略双全,身长赤面,最早录于常遇春帐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他跟随傅友德征蜀地,北征,定云南,功勋卓著。其女被册封为某王妃。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再次展现其英勇,与大将冯胜北征残元军,在金山击降蒙古哈纳出二十万众。但北征后,冯胜因藏匿良马、向哈纳出索求珠宝而被软禁,蓝玉顶替其位。后来哈纳出投降,随傅友德征云南,但中途病死。其子察罕因蓝玉案被诛。
蓝玉屯兵蓟州,在洪武二十一年统大军十五万,深入漠北,大败北元可汗脱古思帖木儿,俘获众多蒙古王室成员及士兵。不久,他又领兵破蒙古哈剌率军,获人畜六万余。他的功勋卓著,得封凉国公。
但功成名就后,蓝玉开始显露跋扈之气。他平时养义子,乘势暴横,甚至敢驱逐御史按察等“纪检”人员。他还敢入帐北元可汗妃子,导致其自杀。这些行为让朱元璋对他产生了杀心。
洪武二十六年春,蓝玉被指控“谋反”。狱辞上记载他与诸多高官密谋举事。尽管他身为大将军,功勋卓越,但也难以逃脱一个“死”字。朱元璋对他心狠手辣,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蓝玉的案子造成了很多开国功臣的死亡。
说到朱元璋的残忍,不仅是针对蓝玉。他在位期间,对许多开国浴血奋战的大臣都下手极狠。至于文臣方面,老朱也不手软,许多人因进忠言而被处死。加上日后的“空印案”及“部恒案”,朱皇帝诛死文臣无数。
回首蓝玉的一生,他从一个勇略双全的大将,到最后的悲剧落幕,其经历令人感慨。他的死亡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明朝初期政治生态的缩影。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有功之臣都遭到了残酷的打击,使得明朝的政治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老朱的残忍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喜好上,更在于他对于刑罚的独特创新。他不仅恢复了古老的黥刺、劓刑,更是新创了许多令人发指的刑罚,如去势、挑膝、抽筋、刷洗等。这些酷刑让众官员在上朝前都如同赴死一般,与妻儿诀别,嘱托后事,恐惧上班后无法归来。夜晚能够活命回家,阖家欢喜,庆幸又逃过一劫。
在文臣武将中,第一功臣徐达是洪武十八年的典型案例。徐达身患背疽,最忌吃蒸鹅。老朱却特意赐给他一只“蒸鹅”,徐达不得不吃,最终病情恶化而身亡。据笔者推测,虽然蒸鹅不一定能致命,但皇帝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不吃,便是“辜负”了朱皇帝,可能会引发族诛之祸。为了保全宗族,老徐只能舍身取义,如同服下一般,“按时”走向死亡。
真正能够幸免于难的,只有那些主动交出兵权的人,比如老朱的儿时玩伴和外甥。关于李文忠被老朱毒死的传闻,并非事实。在老朱的臣下中,最“幸运”的当属早逝的常遇春和邓愈。二人死得其时,不仅被封为王,后代也得到了保全。早死而得以享受“福全”,真是令人感叹!
老朱的残忍与狡诈,不仅体现在他对臣下的态度上,更体现在他独创的刑罚与赐物之中。他的行为让人不寒而栗,也让人感叹权力的可怕。历史总是充满了悲剧与无奈,那些敢于挑战权力、坚守原则的人,最终往往落得个悲惨的结局。但正是这些人物的存在,才使得历史更加丰富多彩,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