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手握重兵却不救明朝 左良玉为什么还被捧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和人物,让人不禁驻足深思。就在公元1644年,明朝的大军攻克了北京,那个曾经统治中国长达276年的大明帝国走向了灭亡的边缘。在这一重大历史转折点上,一位名叫左良玉的将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左良玉,这位手握重兵的将领,在明帝国和南明走向灭亡的关键时刻,却选择了按兵不动。他拥有80万大军,如果主动出击,或许明代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左良玉却带领他的大军一直保持着沉默,眼睁睁地看着明帝国走向覆灭。这种沉默的行为,使他被许多人视为异类,甚至有人质疑他的忠诚。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左良玉竟然被捧为“忠臣”。
那么,为何左良玉会在手握重兵却不去救援明帝国的情况下,还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一切,还要从明代后期的官场风气说起。明代后期的政治空气黑白颠倒,为像左良玉这样的“军事投机分子”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这种风气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早在嘉靖时期,明代官场就开始出现了贪污成风的现象。执政的中后期,贪官污吏以“和稀泥”的风格执掌朝政大权。在这种环境下,首辅带头“和稀泥”,底下的官员自然也纷纷效仿。严嵩执政期间,明代官场更是被贪污之风笼罩,真正关心国家大事的官员越来越少。
到了万历年间,随着高拱的离职和张居正被清算,明帝国刚刚恢复的良好政治风气逐渐被皇帝“不上朝”的风气所影响,再次走向败坏。到了万历执政的中后期,明代的党争越来越激烈,浙党、楚党、东林党的争斗严重影响了明代士风。在这种环境下,许多有能力、正直的官员被排挤打压,而左良玉却能在这种恶劣的官场环境中崛起。
左良玉,这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两次处理事务的方式让人瞩目。面对读书人与其妻子的纠葛,他并未盲目撮合夫妻团圆,而是独具慧眼地让读书人迎娶了一位更为出众的女子为妻,同时果断处置了拒绝回家的读书人妻子。这一决策,虽然看似不合常理,却赢得了读书人深深的感激。左良玉因此展现出其独特的公正形象,赢得了“办事公道”的赞誉。
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当他的部队进军至河南商丘,那是他的“恩师”侯恂的故乡时,左良玉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范。面对烧杀抢掠的习惯,他毅然下令禁止在商丘进行这些行为。这是对侯恂的深情回报,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策略。左良玉深知在恩师家乡展示仁爱之心的重要性,这样的举动无疑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声望和支持。
左良玉之所以能在崇祯时期受到大臣们的赞誉,被誉为“大明帝国的忠臣”,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决策能力,更是因为他的机智与善于作秀。他懂得如何利用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优点,背后的靠山也为他提供了支持。即便他在农民军攻克北京城的危机时刻按兵不动,甚至被一些人批评为投机者,但他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忠臣”形象依然根深蒂固。
左良玉的故事反映出崇祯时期官场上的复杂局面。尽管崇祯皇帝勤政务实,但由于官场上的黑白颠倒和投机行为的存在,像左良玉这样的人也能在其中游刃有余。这种局面令人深思,也让我们认识到在历史的进程中,个人品质与决策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左良玉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和警醒。
生活小窍门
- 左良玉手握重兵却不救明朝 左良玉为什么还被捧
- 郑云灿结婚照片(郭德纲徒弟官宣离婚,郑云灿
- 成语四面楚歌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四面楚歌是什
- 朱祁镇和朱祁钰哪个好 对于明朝来说谁做皇帝更
- 世界上最特殊的法律 世界上有几种法律
- 有关旧神 克苏鲁的书(克苏鲁神话旧日支配者有
- 算命说我属武-算命的说从文从武什么意思?
- 叶罗丽鬼故事大全(极度恐怖的鬼故事)
- 于是余有叹焉的于是什么意思
- 王思聪回应李麒麟(王思聪与李麒麟纷纷为自家
- 孝庄皇后与多尔衮皇太极之间的三角关系
- 中国遗失国宝去向成谜 大量国宝流向
- 赵军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还能吊打燕军?原因是
- 温庭筠鱼 温庭筠鱼 真实故事
- 庭院大门风水布局-
- 朱元璋怎么除功臣蓝玉:活剥人皮送给其女留念